近年來,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對于家居和家電的需求也逐年上升。加之促銷時,家居賣場刮起的“清倉風”,人們就更容易“血拼”了。在打折、促銷的狂轟濫炸下,消費者往往會禁不住誘惑,沖動消費。大多不良商家就是利用消費者這一心理,趁機銷售次品或者捆綁銷售。
家居賣場“清倉”蔚然成風警惕四大騙局
騙局1:打折得力掩蓋商品問題
揭露:家居賣場“清倉”的四大騙局
消費提示:在促銷面前,消費者切不可被打折忽悠,貪小失大。特價產品往往會讓人輕快對它的要求,也許質量不太過關,或者尺寸稍稍不符合,心里想著將就一下就可以了,但并不是所有東西都能將就。例如,居室中,大多地方的尺寸都是掐尺挪寸地算出來的,稍稍改動,可能就沒法用了。再便宜的東西用不成也是枉然,買到“能用”的東西才是的確的省錢。
另外,告訴消費者一個小竅門,盡量不要在早上買家具。有廠家晚上會把家具的門、抽屜打開,這樣早上家具的刺鼻味道會小大多。而如果下午或晚上去家具賣場,劣質家具的味道就很容易暴露出來。
騙局2:缺少配件被忽視
大多商家會在年底出清囤貨,一些缺少配件的商品往往會以極具吸引力的折扣吸引眼球。銷售這些商品,商家往往會告訴消費者,沒有這些小配件不影響使用,并且這些配件非常容易配到。而消費者往往會覺得,小配件不是大問題。
消費提示:家具商品的配件大多都是非常小的或者是定制的配件,其他市場上不容易找到。遇到這種情況,消費者應當心出手,要做好配不到相關零件的準備。
另外,可以讓廠家提供缺少的配件,如果商家不能提供,那么還是少買為妙。
騙局3:家居套餐“套”你錢
記者在賣場做了小范圍調查發現,七成受訪消費者在選擇家具都偏向實木家具,原因多是其具備環保的性質。比如,一套中低檔的臥室(雙人床架、兩個床頭柜、四門衣柜)四件套折后價位大概是1.1萬元,而同樣中檔的板式家具四件套價格約在5000元至6000元。在李先生看來,多花幾千元,不僅甲醛少一些,家具的使用壽命還能長一些,何樂而不為。
消費提示:便宜也要慎“撿”。套餐里單品的價格肯定比單買某個單品便宜,但是,如果因為這一原因而購買一些可有可無的東西,也是一種資金浪費。
騙局4:走私單更省錢
家居賣場的一些不道德營業員,往往會告訴你,走私單會更便宜。大多消費者禁不住低價誘惑,欣然同意。
對于山寨家電所出現的各類問題,國美電器的負責人也提醒廣大消費者,購買家電商品時首先要選擇具有正當經營資格的商家,最好選擇具有一定規模的商場、超市、專賣店等;其次應注意商品的3C認證標志、合格證書、使用說明、品牌、廠址等信息是否完整;最后在購買產品時一定要索取購物發票或其他有效憑證。另外消費者還應注意,有些商家為了銷售產品,服務人員往往會美化售后服務,提供高于國家標準的三包承諾,或開出出眾低于市場同類產品的價格,這時消費者就應擦亮眼睛,并留心保存書面證據以防利益受到侵害。
便宜雖好,適用才是關鍵
家居賣場促銷的騙局,往往都是抓住了消費者在看到有便宜可撿時購物沖動的心理。所以消費者無論什么時候購買家居建材,都要以“適用”為原則,要以自己的消費能力和生活習慣來選購家居產品,而不是盲目的攀比和無節制的“跟進消費”。面對商家的強勢促銷,消費者要保留幾分理性,不要不過沖著獎品、贈品“沖動”消費。另外,還要考慮“綜合性價比”,不能因打折而購買一些并不需要的產品,中了商家的騙術。